关于拔掉网线后,TCP连接还在吗?


先排查了MQTT会话,发现一直在线。关闭掉MQTT持久会话后,发现不能及时知道连接已断开,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使用的MQTT协议版本是3.1

拔掉网线后,原本的TCP连接还存在吗?

针对这个问题,要分场景来讨论:

  • 拔掉网线后,有数据传输
  • 拔掉网线后,没有数据传输

拔掉网线后,有数据传输

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会得不到任何的响应,在等待一定时长后,服务端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未得到响应的数据报文。

如果在服务端重传报文的过程中,客户端刚好把网线插回去了,由于拔掉网线并不会改变客户端的 TCP 连接状态,并且还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所以这时客户端是可以正常接收服务端发来的数据报文的,然后客户端就会回 ACK 响应报文。

此时,客户端和服务端的 TCP 连接依然存在的,就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但是,如果如果在服务端重传报文的过程中,客户端一直没有将网线插回去,服务端超时重传报文的次数达到一定阈值后,内核就会判定出该 TCP 有问题,然后通过 Socket 接口告诉应用程序该 TCP 连接出问题了,于是服务端的 TCP 连接就会断开。

而等客户端插回网线后,如果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了数据,由于服务端已经没有与客户端相同四元祖的 TCP 连接了,因此服务端内核就会回复 RST 报文,客户端收到后就会释放该 TCP 连接。

此时,客户端和服务端的 TCP 连接都已经断开了。

那 TCP 的数据报文具体重传几次呢?

在 Linux 系统中,提供了一个叫 tcp_retries2 配置项,默认值是 15,如下图:tcp_retries2

这个内核参数是控制,在 TCP 连接建立的情况下,超时重传的最大次数。

不过 tcp_retries2 设置了 15 次,并不代表 TCP 超时重传了 15 次才会通知应用程序终止该 TCP 连接,内核会根据 tcp_retries2 设置的值,计算出一个 timeout如果 tcp_retries2 =15,那么计算得到的 timeout = 924600 ms),如果重传间隔超过这个 timeout,则认为超过了阈值,就会停止重传,然后就会断开 TCP 连接

在发生超时重传的过程中,每一轮的超时时间(RTO)都是倍数增长的,比如如果第一轮 RTO 是 200 毫秒,那么第二轮 RTO 是 400 毫秒,第三轮 RTO 是 800 毫秒,以此类推。

而 RTO 是基于 RTT(一个包的往返时间) 来计算的,如果 RTT 较大,那么计算出来的 RTO 就越大,那么经过几轮重传后,很快就达到了上面的 timeout 值了。

举个例子,如果 tcp_retries2 =15,那么计算得到的 timeout = 924600 ms,如果重传总间隔时长达到了 timeout 就会停止重传,然后就会断开 TCP 连接:

  • 如果 RTT 比较小,那么 RTO 初始值就约等于下限 200ms,也就是第一轮的超时时间是 200 毫秒,由于 timeout 总时长是 924600 ms,表现出来的现象刚好就是重传了 15 次,超过了 timeout 值,从而断开 TCP 连接
  • 如果 RTT 比较大,假设 RTO 初始值计算得到的是 1000 ms,也就是第一轮的超时时间是 1 秒,那么根本不需要重传 15 次,重传总间隔就会超过 924600 ms。

最小 RTO 和最大 RTO 是在 Linux 内核中定义好了:

#define TCP_RTO_MAX ((unsigned)(120*HZ))
#define TCP_RTO_MIN ((unsigned)(HZ/5))

Linux 2.6+ 使用 1000 毫秒的 HZ,因此TCP_RTO_MIN约为 200 毫秒,TCP_RTO_MAX约为 120 秒。

如果tcp_retries设置为15,且 RTT 比较小,那么 RTO 初始值就约等于下限 200ms,这意味着它需要 924.6 秒才能将断开的 TCP 连接通知给上层(即应用程序),每一轮的 RTO 增长关系如下表格:

RTO增长关系

拔掉网线后,没有数据传输

针对拔掉网线后,没有数据传输的场景,还得看是否开启了 TCP keepalive 机制 (TCP 保活机制)。

如果没有开启 TCP keepalive 机制,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并且双方都没有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客户端和服务端的 TCP 连接将会一直保持存在。

而如果开启了 TCP keepalive 机制,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即使双方都没有进行数据传输,在持续一段时间后,TCP 就会发送探测报文:

  • 如果对端是正常工作的。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 对端会正常响应,这样 TCP 保活时间会被重置,等待下一个 TCP 保活时间的到来。
  • 如果对端主机宕机注意不是进程崩溃,进程崩溃后操作系统在回收进程资源的时候,会发送 FIN 报文,而主机宕机则是无法感知的,所以需要 TCP 保活机制来探测对方是不是发生了主机宕机),或对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报文不可达。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后,石沉大海,没有响应,连续几次,达到保活探测次数后,TCP 会报告该 TCP 连接已经死亡

所以,TCP 保活机制可以在双方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通过探测报文,来确定对方的 TCP 连接是否存活。

TCP keepalive 机制具体是怎么样的?

这个机制的原理是这样的:

定义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没有任何连接相关的活动,TCP 保活机制会开始作用,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发送一个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包含的数据非常少,如果连续几个探测报文都没有得到响应,则认为当前的 TCP 连接已经死亡,系统内核将错误信息通知给上层应用程序。

在 Linux 内核可以有对应的参数可以设置保活时间、保活探测的次数、保活探测的时间间隔,以下都为默认值: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7200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75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9
  • tcp_keepalive_time=7200:表示保活时间是 7200 秒(2小时),也就 2 小时内如果没有任何连接相关的活动,则会启动保活机制
  • tcp_keepalive_intvl=75:表示每次检测间隔 75 秒;
  • tcp_keepalive_probes=9:表示检测 9 次无响应,认为对方是不可达的,从而中断本次的连接。

也就是说在 Linux 系统中,最少需要经过 2 小时 11 分 15 秒才可以发现一个「死亡」连接。

死亡时间

注意,应用程序若想使用 TCP 保活机制需要通过 socket 接口设置 SO_KEEPALIVE 选项才能够生效,如果没有设置,那么就无法使用 TCP 保活机制。

TCP keepalive 机制探测的时间也太长了吧?

对的,是有点长。

TCP keepalive 是 TCP 层(内核态) 实现的,它是给所有基于 TCP 传输协议的程序一个兜底的方案。

实际上,我们应用层可以自己实现一套探测机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探测到对方是否存活。

比如,web 服务软件一般都会提供 keepalive_timeout 参数,用来指定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如果设置了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是 60 秒,web 服务软件就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客户端在完后一个 HTTP 请求后,在 60 秒内都没有再发起新的请求,定时器的时间一到,就会触发回调函数来释放该连接。

Web服务的探测机制

主机崩溃

知道了 TCP keepalive 作用,我们看看「主机崩溃」这种情况。

在没有开启 TCP keepalive,且双方一直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下,如果客户端的「主机崩溃」了,会发生什么。

客户端主机崩溃了,服务端是无法感知到的,在加上服务端没有开启 TCP keepalive,又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下,服务端的 TCP 连接将会一直处于 ESTABLISHED 连接状态,直到服务端重启进程。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一个点,在没有使用 TCP 保活机制且双方不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方的 TCP 连接处在 ESTABLISHED 状态,并不代表另一方的连接还一定正常。

进程崩溃

那题目中的「进程崩溃」的情况呢?

TCP 的连接信息是由内核维护的,所以当服务端的进程崩溃后,内核需要回收该进程的所有 TCP 连接资源,于是内核会发送第一次挥手 FIN 报文,后续的挥手过程也都是在内核完成,并不需要进程的参与,所以即使服务端的进程退出了,还是能与客户端完成 TCP四次挥手的过程。

我自己做了实验,使用 kill -9 来模拟进程崩溃的情况,发现在 kill 掉进程后,服务端会发送 FIN 报文,与客户端进行四次挥手

所以,即使没有开启 TCP keepalive,且双方也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下,如果其中一方的进程发生了崩溃,这个过程操作系统是可以感知的到的,于是就会发送 FIN 报文给对方,然后与对方进行 TCP 四次挥手。

总结

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并不会直接影响 TCP 连接状态。所以,拔掉网线后,TCP 连接是否还会存在,关键要看拔掉网线之后,有没有进行数据传输。

有数据传输的情况:

  • 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如果服务端发送了数据报文,那么在服务端重传次数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客户端就插回了网线,那么双方原本的 TCP 连接还是能正常存在,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 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如果服务端发送了数据报文,在客户端插回网线之前,服务端重传次数达到了最大值时,服务端就会断开 TCP 连接。等到客户端插回网线后,向服务端发送了数据,因为服务端已经断开了与客户端相同四元组的 TCP 连接,所以就会回 RST 报文,客户端收到后就会断开 TCP 连接。至此, 双方的 TCP 连接都断开了。

没有数据传输的情况:

  • 如果双方都没有开启 TCP keepalive 机制,那么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如果客户端一直不插回网线,那么客户端和服务端的 TCP 连接状态将会一直保持存在。
  • 如果双方都开启了 TCP keepalive 机制,那么在客户端拔掉网线后,如果客户端一直不插回网线,TCP keepalive 机制会探测到对方的 TCP 连接没有存活,于是就会断开 TCP 连接。而如果在 TCP 探测期间,客户端插回了网线,那么双方原本的 TCP 连接还是能正常存在。

文章作者: 冬瓜冬瓜排骨汤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冬瓜冬瓜排骨汤 !
  目录